关于组织申报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21   点击数:

全体教职工:

近日,教育厅下发了《甘肃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为做好我校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围

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党的创新理论研究;3.中共党史党建学;4.思想政治教育;5.哲学;6.宗教学;7.语言学;8.中国文学;9.外国文学;10.艺术学;11.历史学;12.考古学;13.经济学;14.政治学;15.法学;16.社会学;17.人口学;18.民族学与文化学;19.新闻学与传播学;2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1.教育学;22.体育学;23.统计学;24.心理学;25.管理学;26.港澳台问题研究;27.国际问题研究;28.区域国别学;29.交叉学科。

二、申报者资格要求

1.申报期间人事关系在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均可申报。

2.在高校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的兼职人员,成果发表时署名单位标注兼职高校的,可从兼职高校申报。

3.申报者原则上应是申报成果的作者或者合作成果的第一署名人。合作成果在征得其他作者同意、且第一署名人未作为申报者申报其他成果的情况下,可由第一署名人以外作出主要贡献的作者申报,但获奖后奖励证书中的排名仍以成果的实际署名顺序为准。合作成果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不能申报。

4.已故作者的成果,系在本届评奖申报时限内首次公开出版、发表的,经法定继承人同意,其独立完成的成果,可由作者生前所在单位提请申报;其作为第一署名人的合作成果,可由其他作出主要贡献的作者申报。

5.每位申报者限申报一项成果;合作成果限一人申报,或以课题组名义申报。第一署名人为同一人的多项成果,不得分别由不同申报者同时申报本届成果奖。

6.青年成果奖申报者成果出版、发表或被采纳时年龄应在40周岁及以内。

三、参评成果资格与要求

1.本届参评成果的出版、发表起止时间定为201811日至20211231日。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以被有关部门采纳的时间为准。

2.多卷本研究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在符合上述申报时限的情况下做整体申报。

3.丛书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

4.个人学术文集(含论文集),在本届评奖申报时限内公开出版且首次发表内容不低于50%的,可作为著作类成果申报;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论文作者以单篇申报。

5.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做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单篇论文申报。

6.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原则上应提交实际应用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以上企业等)采纳或应用证明以及关于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

7.普及读物奖申报成果形式为著作,应提交关于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8.以少数民族语言公开出版的著作,申报时应有主要章节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翻译;以少数民族语言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应附有主要内容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摘要。以外文公开出版的著作,申报时应有主要章节的中文翻译;以外文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应附有主要内容的中文摘要。

四、下列成果的申请不予受理

1.存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问题的成果;

2.成果作者违反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师德师风受到惩处的;

3.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4.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特别是涉密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

5.教材和教辅;

6.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

五.申报材料要求

1.请申报人将申报评审表(附件)、申报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纸质版于20221226日下午5:30前提交至科研处,电子版(PDF)发送至杨红兵OA邮箱。

2.申报评审表为一式5份,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相关证明材料与申报评审表份数一致,统一装订在申报评审表后。

3.著作类、咨询服务报告类、普及读物类成果一式1份,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者和所申报的学科范围。

4.论文类成果一式5份(可用复印件),包含刊物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


附件:申报评审表


科研处

20221221


  • 附件【申报评审表.doc】已下载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1621传真 :0938-8362055 邮编:741001招生热线:0938-8361482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